中国十大值得一游的水乡古镇

苏州早春服装定做厂家-苏州早春服装定做

大水乡古镇第一名:周庄

周庄古镇

周庄,1086年有记载,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作为一个泽国小镇,四面环水,还得坐船出行。小镇四面环河,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港廊坊,骑楼,竹石篱笆,水榭亭台。是一个古朴幽静的地方,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唐风遗风,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拥有千年历史和丰富吴文化的周庄,以其精致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成为吴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典范奖、联合国亚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

依托水乡古镇独特的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水乡古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点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加强宣传推广。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水乡第一镇”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外国人最青睐的50个地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等荣誉。

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处。古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过“黄山是中国的山川之美,周庄是中国的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西晋文学家张,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都曾在周庄居住。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乡。周还留下了柳亚子、等人的足迹。

庄门票价格在100元以内,高中以下(含高中)(10人以上)学生团体5折,学生团体(10人以上)8折。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持残疾证的残疾人半价优惠;1米以下儿童免费,1.1~1.4米儿童5折。

大水乡古镇第二名:西塘——梦里水古镇(浙江嘉兴)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从上海坐火车嘉善下车后,坐中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与中国的交汇之地,因此被称为“吴根越角”、“越鲛人家”。到了元代,市场初步形成。西塘和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就是古镇临河的街道都有回廊和棚子,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回廊一样。在西塘旅游,下雨天淋不到雨,晴天晒不到太阳。

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西塘旅游环境和治安好,民风淳朴,卫生条件好。很多住在河边的人用拖把擦洗长廊的地板。

俯瞰水乡,白墙墨顶,船影闪闪,宛如一幅薄雾笼罩下的淡色宣纸画;走进古镇,林

西塘,河流纵横交错,碧波荡漾,清晨,小桥流水,薄雾如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船平平,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写照。王献桥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和卧龙桥建于明清时期。它听了千百年来流水的潺潺声和浅吟浅唱的橹声,读遍了两岸房屋和新人的变迁。依河而建的街道,依水而建的房屋,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走廊和棚子,让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渐渐淡去。虽然变黄了,但渐渐清晰起来:狭长的石皮巷,陌生而又亲切,前面经过,后面似乎有自己脚步的回声;唐宓、尊文堂、薛宅等。都是明清建筑。古老而简单的房子显然是西塘人的标志。顺着深深的屋墙望去,小院的阳光缓缓移动,像流动的黄金散落在斑驳的木墙上,让人感叹时光的逝去。

在西塘的一些古老屋顶上,有近英尺的瓦草。据说,房子的前主人的灵魂附在这些草上,使它们生长得如此茂盛,保护了古老房屋的宁静和长寿,以及古镇的繁荣与和平。

嘉善水乡风情旅游区以风情万种的水乡风情为特色,由纵横交错的河网、湖泊、水、虾、鱼组成,尤其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

门票:游船80元/船(12人,停靠薛寨,游览路线钱塘人至七王爷庙)。西塘旅游通票60元(含11个小景点)。

大水乡古镇第三名: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同里古镇

吴江市同里镇,位于苏州东南27公里处,是一个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闻名中外的古镇。1980年被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冶泽、南星、庞山、九里五湖之中。该镇被“川”形河道及其纵横交错的支流分成七个“小岛”。由于同里地处泽国的河网地带,历史上因交通不便而发生的战争很少,保留了许多古建筑。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因为水变成了花园,家家与水相连,户户与船相连,形成了一幅层次错落的美丽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和知识分子都对此赞不绝口。

同里因为水多,所以桥多。镇上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部分是宋代以后各个时期修建的。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泗本桥和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桥。成品,架设在河上的太平、李记、长青桥,是同里过去结婚用的唯一轿子,以示吉时。小东溪桥,素有读书桥之称,是一座‘一月明有规矩影,两岸书随歌单’的桥桥,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同里人的勤奋学习和艰苦奋斗,证明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学名’繁盛。

有原八景、二八景、后四景等220个自然景点。到目前为止,一些景点仍然保存完好。一级保护区内,明清建筑占7/10,400年以上的文化遗址、遗迹、遗迹、遗迹依然存在。深宅大院小花园随处可见。现存的著名园林和古建筑有静修园、耿乐堂、环翠山庄、三歇堂、石雨堤、沃云庙、城隍庙、尚义堂、甲寅堂、崇本堂等。清退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亭台楼阁、山石皆紧贴水面,如在水面之上,故又称贴水园。它

乌镇,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个古朴典雅的地方,是浙北殷蜀地区,地厚人密。它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祖先居住在这里。

乌镇是一个水陆交汇的地方,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争流斗艳,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内内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千百年来,民居依河而建,傍桥而建,绵延千余米的古岸、水榭、长廊,依然透露着水乡的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高峰时“商、财、税四集于一郡,塔在宫中,桥空,府城气象如此”——《吴琴镇志》。桐乡特有的拳船、花鼓戏、皮影戏、石翔等民俗风情,水乡的原始风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让乌镇成为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的佼佼者。

钟灵乌镇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有许多学者和人才。从宋代到清代,进士64人,举人161人。如昭明亲王、赵、陈、张养元、鲍廷博、夏同山等,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以及在斯土生土长的茅盾、沈、孔别井等,都很有名,留下了许多文物。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乌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第一古镇的地位。

如果你一个人泛舟,徜徉在街头,你都会被这个地方的纯净、美丽、沉静所陶醉,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喃喃内涵。

在江南,有很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它们像珍珠一样美丽而宁静。除了小桥流水,人家水乡风情,精致典雅的民居建筑,乌镇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发达的原因。

乌镇在古代被称为吴敦,它在春秋时期越过了吴江的边界。直到唐朝的咸通才称之为乌镇。乌镇历史悠久。根据对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的鉴定,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6000多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门票价格:60元。乌镇的小餐馆很便宜。每个人花二三十块钱,中午吃顿好的。如果想省一点,也可以花5块钱吃一碗乌镇特产红焖羊肉面。

大水乡古镇第五名:交趾——难忘古镇(江苏*苏州)

焦固镇

原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高度评价江苏吴县市陆贽镇。作为神州的优秀古镇,陆贽镇果然名不虚传,有着2500年的文明史。尤其是她的古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居,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让人叹为观止。人们来到_直,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个‘_直’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_直?据公元《甫里志》年记载,鲁直原名富丽,因镇西有‘富丽堂’而得名。因镇东有直港,通六处,水流如‘鲁’般清凉,故改名为‘鲁直’。也有人说,古代的独角兽'陆段'考察了中国的土地鲁直,看到这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它长期落在鲁直。因此,自鲁直有史以来,从未有过荒战、旱涝灾害,人民年年丰衣足食。当人们进入古镇时,他们会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_直古镇特有的新鲜感。镇内河水清澈,环境幽雅,名胜古迹遍布全镇,鸭沼清风、枝清泉、吴淞雪浪、海之钟、日落浮图、鱼莲花灯丘、西汇小城等历史景观。都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虽然在经历了历史的磨难后,大部分都被拆除了,但依然可以找到它们当年的壮丽景色。始建于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495年的历史,是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芝雕刻的九尊罗汉泥塑,虽然在苍桑已有数千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梁代在推福里建第一座禅林,罗汉追根溯源,赞其为江南无双的佛像。早年郭沫若老师看过后说,‘宝圣寺的罗汉像,胸中筋骨,手中脉络,被宗教题材所束缚,但真实感却以无穷的力量强加于人,使人感受到一种高贵的美’。宝生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桂蒙留下的遗迹。他曾是湖州、苏州刺史的副官,但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经常和农民一起耕田。他最早发明了牛犁给农民翻地,当地农民特别敬重他。多水多桥是陆贽的另一个特色。

_直在江南一直享有‘桥都’的美誉。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域内,现存宋、元、明、清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有多孔的大石桥、单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桥、狭窄的平顶桥、装饰性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姐妹桥、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有五座双桥是两座桥成直角连接的。许多有识之士感慨地说,看鲁直其实就是参观一座古桥博物馆,其密度远超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古银杏是_直的古标志之一。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_直的古老象征,也为_直的风光增光添彩。目前全镇共有银杏树7棵,其中宝胜寺周边有4棵。最大的树有1300岁,它的高度是50米。它不可能被三个男人包围。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她依然高大健壮。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在鲁直任教期间,曾写过《高大的银杏树》一文。他对鲁直古银杏树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雄伟”。因此,叶先生临终前,嘱托亲属将他的骨灰全部安放在四棵银杏树下(保圣寺),所以现在叶先生的墓就设在鲁。当人们目睹这个小镇的古街、古宅、深巷时,领略了_直古镇的另一番风味。

镇上有9条主要街道,都是鹅卵石和花岗岩铺成的。小区依河而建,桥上人走,船在水中航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游客络绎不绝。无论临街的房子,还是临河的房子,都是砖墙、木门窗、带棱纹的青砖。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房子,墙上都是花纹装饰。古镇里有58条小巷,最深处有150米长。巷子里有3、5、6栋房子,最深的是7栋。是_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具有_直特色的水乡风情。直立的农村妇女,她们一直是以发髻、头巾、拼布衬衫、裤子、裙子和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装。_直农村妇女到苏州、上海去特别显眼,被城里人称为‘苏州少数民族’。至今,_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的传统民族服饰。尤其是在小镇的西部,40岁以上的女性还是很受欢迎的。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饰的妇女去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陆贽镇还有许多古代名人的遗址。镇北有东北、北宋白莲花寺,镇西有孙飞墓,镇北有夫差太子宫,镇南有西汉宰相张苍陵墓。近两年来,镇政府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老城区修复如初,恢复了沿街河棚、《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居和历史景观,改造了古街、古桥、护岸。同时用古宅装饰0755-7900。漫步古镇,欣赏小镇风光,看古桥驳岸,看渔船,真的很独特很有趣。门票:60元(所有景点)

大水乡古镇第六名:南浔——曾经是最富有的古镇(浙江*湖州)

南浔镇

南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北临太湖,东临江苏省。距苏州市区仅51公里。坐小巴12元,经过著名的水乡同里。

《江南园林志》记载,“一镇五园,皆为巨构,唯江南所见”。

到了清代,根据当地人的富裕程度,按照动物的大小,南浔人被描述为“4头大象,8头牛,72只金狗”。1000多万头大象、100多万头奶牛和30多万只狗的财富。

南浔有许多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也洋溢着江南古镇诗画一般的韵味。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书籍取之不尽。明代有“九里三亭旧,十里两书”之说。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41名进士。

南浔镇建镇至今已有745年,经济繁荣程度在明万历年间至清中叶达到顶峰。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代到清代共招进士41人。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叶嘉图书馆、孝廉庄、柳永庄园、张静江故居、张世明故居、白碱楼、宋代古石桥等。

江南四大图书馆之一的叶嘉图书馆是由清代学者刘承干于1920年至1924年间修建的。在高峰期,图书馆的藏书达到了60万册。现为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中的荷塘、假山、亭台,处处透露着江南园林的小巧与独特。它的主要建筑是西式的修道院图书馆。

金童桥,一座宋代的古桥,第三年重建

南浔门票价格在60元左右。一票到底,隔天有效。学生证、老年人证、教师证可享受五折优惠,1.2m以下门票免费。景区80元/船的游船,每船可坐8人。

大水乡古镇第七名: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苏州)

杜牧古镇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太湖西南五公里。胥江与湘西在此交汇,灵岩、田萍、狮山、衡山、姚峰等著名的吴中山脉呈拱形环绕,犹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境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四面环山,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越的春秋时期,名胜古迹很多。除了山川奇观、婀娜小桥流水,还有古宅幽深的小巷隐隐。镇内河流纵横,桥街相连,其中徐希、湘西为吴越遗存,山塘老街为甘龙御路,小城镇人家临街或枕河,白墙黛瓦,重脊高檐,是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毗邻深宅大院,尤以颜佳园、二号公馆、古松园等私家园林闻名,其中颜佳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是江南名园。

木渎古镇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在众多江南古镇中实属罕见。木渎门票价格古镇园联票60元(含颜佳园25元,红印山房25元,古松园15元,排名第二的政府10元)

十大水乡第八名古镇:现代都市(上海)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三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邻虹桥国际机场,北邻昆山,南接嘉兴,西邻王萍。淀山湖下游和黄金水道曹刚河穿镇而过。九条长街沿河延伸,数以千计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古老的石桥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玩腻了价格差不多的人造景观,人们无不惊讶于上海郊区居然还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难怪同济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在参观完朱家角后,不禁赞叹:“朱家角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上海之宝,更是国宝”。台湾省已故著名作家三毛,被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迷住了,被这里安静、处处有画、时时有诗的风格陶醉了。委员、副总理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中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字。

“小桥流水的自然风光,就是原来的明清街”。许多影视导演都会情不自禁地注意到这里的自然户外场景,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他们一次又一次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韵搬上银幕和电视,有时还会出现几部影视节目同时开播的盛况。朱家角已成为国内外影视节目拍摄的热点,被誉为“上海郊区的好莱坞”。

朱家角,一个著名的城镇,历史悠久。1958年,在炼铁的时候,镇民们奇迹般地挖出了镇北的淀湖。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1959年,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车、印花陶片等。是在淀山湖钓上来的。这些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遗物,足以证明朱家角的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在这里劳动生活了。

朱家角,才子

朱家角门票价格60元(联票,含10个景点),单票10元。10人以上团体9折,30人以上团体8折,学生券8折,70岁以上老人券8折,离休干部免票。

大水乡古镇第九名:广府——香雪海故里(江苏*苏州)

府谷镇

在太湖之滨,灯尾山脚下,有一个半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探梅胜地————广府古镇。小镇总面积约5公里,距苏州约28公里。

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东太湖湖底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大米、瓦片、丝绸、天鹅绒、竹子和纺车的遗迹。相传,广福镇是王武养虎的地方。梁肖在龟峰修建光复寺时,就以此寺命名。历代诗人、词人以“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吟咏这里的景色,故名广府。

在广府,“邓维访梅”早已成为习俗。登巍山种梅始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被誉为“登天下第一”。梅花除了观赏外,还可以入药和食用,所以当地人以种植梅花为职业。宋孝廉、张承诗《王韬纪念馆》有“望千户(横)种梅如谷”之句,“十里梅乡”就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康熙南巡写下了“登微久知,看梅花早春,花开千树缤纷,相对欢喜”的诗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罗松来此赏梅,赋诗《萧芳芳影视艺术馆》首,“香”名扬天下。帝六次登临魏访梅,六次赋诗,有御碑石刻为证。

古老的文梅轩和梅花亭,掩映在梅花之间,宛如漂浮在浩瀚雪海上的玉宇琼阁。人走在蜿蜒幽深的花道上,大有“满山遍野花,不知高低路远近”的感觉。登上梅花亭,可以看到漫山遍野,山谷连绵,雪海碧波荡漾,银波炫目,蔚为壮观。

光复塔位于古镇西街,位于光复寺内,是古镇的象征。光复寺建于梁大同年间,距今近1500年。大雄宝殿是一座佛寺的正殿。眼前铸铁鼎烛光摇曳,香烟缭绕,枝桠挺拔的明香樟树冠如伞遮天蔽日,满目苍翠。

光思寺也被称为铜观音寺。相传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张村民在泥地中挖出一尊唐代观音铜像。铜像是金色的,明亮的。身高1米左右,身材丰满,心地善良,穿锦缎,戴珍珠,赤着脚,轻盈地踩在莲花宝座上,神态自然。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微弯,称为“心愿印”;右手自然屈臂至肩,掌心向外,五指向上,称为“十五为阴”。这尊铜像最初是供奉给光复寺的,此后多次被盗并追回。相传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夏至秋,吴中“从不下雨”,江南大旱,水井干涸,湖泊干涸,田地龟裂,欢迎铜官印入城,“祈雨”。道观十三年(公元1833年),吴中大水、铜官印再次迎入城,“祈文,天就晴了”。

值得一提的是,光复寺桥是一座梁式石桥,因与寺前石阶连接成两个凹形轴对称图案,民间俗称“翻转桥”。栏杆、锁石、盖石均用武康石凿成,故称琵琶桥或环石桥。云龙和万字纹的石雕

司徒寺位于镇西的灯尾山脚下。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凤,封24岁的邓禹为大司徒,去讨赤眉,率军出征。平定天下后,邓禹一度隐居。司徒寺现存房屋为清末民初重建。院内四棵古柏是邓禹亲手栽种的,已经茂盛了近2000年,堪称奇迹。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这里,被四棵古柏所吸引,惊叹不已。他给四棵柏树起了“青、奇、古、奇”的名字。“青”柏的树干挺拔,高耸入云,树冠精致,树冠繁茂。“奇”柏遭雷劈为二,身裂腹空,皮青,烂而不枯;“古”柏纹理盘旋,古朴苍劲,看似柔弱刚强,体态苍劲;“奇怪”三部曲,游龙走蛟,满枝绿枝,样子怪异。其中四家有“奇奇怪怪的画难塑造,风和火雷霆抢不走”的美誉,堪称江南一绝。在观景大厅西侧的画廊里,有一座明代《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年的石雕,一座《探梅》年的宝塔纪念碑和其他精美的石雕。其中,康熙御书“宋风水月”的铭文最为引人注目。

神恩寺,位于古镇玄木山,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南宋宝年间重建。依山而建,居高临下,风景秀丽,素有“三龙三凤,胜天下”之称。该寺历经兴衰,历时九年(公元1349年)。江南著名的高僧从杭州来到吴,复兴了佛教。圣恩寺起回生,逐渐成为江南名寺。明朝时,神恩寺扩建。一时间僧徒云集,名僧辈出。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次南巡,都去了神恩寺。后殿的岩石奇形怪状,高耸入云,虽然是天然的,但看起来像是人工雕刻的。这就是古今著名的“真假山”。

光不失历史沧桑与自然创造,但历经风霜依然美丽,无声无名,但芬芳浮动。500多年的历史可以作证,山水是光明幸福的载体,梅花是光明幸福的使者,文化是光明幸福的灵魂。

大水乡古镇第十名: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安昌镇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因战乱多次烧毁,明清重建。其建筑风格继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古朴典雅。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特产安昌香肠、白糖远近闻名,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独具特色。

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有伊河沿岸数里的古集市,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独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蜿蜒幽深的石巷,古老的小石桥,这些都让安昌古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游览。常的小桥很有特色,各种牌坊、梁、亭,古朴典雅。素有“清水穿街过巷,彩虹过江十七桥”之称。在安昌,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婚,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船.甚至还有祈福、包粽子、串香肠、拉糖等江南习俗。由师爷故居改建而成的绍兴石页馆、安昌民俗馆、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放,赋予了古镇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其真正成为“水乡文化长廊”、“民俗长卷”、“人物长街”

苏州小吃特产有哪些?

1、枣泥拉糕

枣泥拉糕是江苏苏州等地的冬春季传统风味糕类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苏式糕点,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后经改进制作方法,减少加水量,切块装盆,形态美观、风味尤佳。

2、粽子糖

粽子糖是江苏苏州特产,地方传统名点。中国最早的糖果之一。琥珀色的麦芽糖汁凝成一颗小小的“四角粽”,晶莹剔透,似有一丝淡淡的粽香入鼻。若是再疏落有致地镶入几粒乳白色的松子,谁能说它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其形状如间三角粽子形,故取名为粽子糖。

粽子糖坚硬透明,有光泽,可以清晰地看见玫瑰花、松子仁均匀地散布在糖体内,犹如美丽的水晶石,食之甘润,芬芳、可口,有松仁和玫瑰的清香味道。因受气候影响,夏季不宜生产。

3、苏式蜜饯

苏式蜜饯是江苏省吴县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味美色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

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4、油氽紧酵

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传统名菜,江苏时令小吃,形态比较小,经油炸的就叫油氽紧酵,是一种鲜肉为馅的苏式食品。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

冬令上市,尤其到春节之前时,是人们互相馈赠的礼品。被称为“兴隆馒头”。紧酵,即指做包子面皮时,用酵母不多,经蒸制后膨胀松软程度低。因此,紧酵馒头蒸熟后虽不及一般包子软松膨胀,但一经油炸,却能继续膨胀,且能外脆内松,汁多味鲜。

5、焐酥豆糖粥

焐酥豆糖粥是一道江苏的传统名点,属于苏菜系。米形完整,入口即化,清香细腻,软粘甜口,米香、豆香、桂花香并俱。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遍布苏州的面店,表明浇头品种很多、讲究汤水的苏式面条是广受欢迎的小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州

华东地区有什么特产?

1、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2、宜兴紫砂陶器

宜兴紫砂陶器是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已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

3、宋锦

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此两类又合称大锦)、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装裱。

4、苏扇

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均以制作精巧而闻名。

5、湖笔

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

百度百科-特产

江苏苏州十大特产盘点

江苏苏州十大特产盘点

 苏州的特产有哪些?这是每个到苏州旅游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苏州除了园林山水有名之外,苏州美食也是一绝。下文是旅游网整理收集的江苏苏州十大特产盘点,供大家参考。

 1、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茶,是苏州著名特产,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记载,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时期,茶芽初发,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枪?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经过杀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据美国临床研究中心克劳克博士作降温解渴试验表明,中国茶水比啤酒可乐等更能消暑止渴。并且,茶叶含有的鞣酸,能杀灭多种病菌。近代医学发现,茶叶具有抗癌功能。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素(咖啡碱)和咖啡因,具有提神益智的作用,能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因此对心血管有积极防治作用。这种茶素,在新鲜的嫩茶中最为丰富。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2、苏绣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它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苏绣图案秀丽,题材广泛,技法活泼灵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素雅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孕育了一朵朵璀璨的艺术明珠。享誉中外的苏州刺绣就是在这里发祥的。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后苏绣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当时苏州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绚丽多姿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在一方锦帛上可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等图案,并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呢,就是它针法很细的,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那么雅呢,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如今,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并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作为国家礼品和展览品,先后有七十九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的礼品,在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妙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娇艳的牡丹花,也就从苏州走向了世界。

 3、阳澄湖大闸蟹

 又名金爪蟹。产于江苏昆山。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4、洞庭碧螺春茶

 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巡,游览太湖,江苏巡扶宋荦用?吓煞人香?进贡,康熙品尝后大加赞赏,然认为茶名欠雅,便因此茶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而易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5、苏州豆腐干

 产于江苏苏州。采用新鲜圆柱大豆为原料,经备料、除杂、浸泡、磨浆、甩浆、煮浆、凝固、压榨、成型、油炸、卤煮、冷却、包装而成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特点及气温变化,严格控制大豆浸泡的时间。冬季以豆瓣凹膛九成为最好,夏季七成为佳。按日产量的多少,分桶、分时浸泡,浸泡成熟后经冲洗,然后加清水碾磨。豆浆成半糊状,加入清水进行分离,前后共分4次,3次为冷浆分离,1次为热浆分离。要求头浆干、二浆清、三浆净。豆浆的蒸煮采用一次性蒸汽翻动式煮浆,三开三退,让豆浆受热充分、均匀。凝固时严格控制豆浆浓度与温度,并根据浓度、温度加入适量天然盐卤为凝固剂。经点花、涨缸、翻缸、抽水、上榨、压榨等工序制成白坯。其软硬适中,结构严谨,富有弹性。切片后采用不同温度的油锅来炸,先膨胀后定型。炸后坯色金黄,具有一定的皮层及疏松度。然后再蒸煮,先用高压将坯子煮软,再逐渐加入各种辅料与天然香料,经低压蒸煮、收胶后,即涨锅、出锅,冷却而成。该卤汁豆腐干在筵席上常用作冷菜拼盘,又为街头巷尾风味小吃。

 6、太湖大闸蟹

 太湖蟹是我国有名的淡水蟹之一。肉质鲜嫩,味美,黄多脂肥,历来被誉为蟹中之珍品。?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说,九月要吃雌蟹(寒露以后),十月要选雄蟹(立冬左右),这时,他们的营养价值成分极为丰富。

 太湖蟹有生殖回游的特性,在江海交界处繁殖,淡水中生长育肥,太湖蟹体形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完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太湖蟹一般净重200-250克左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等。药用价值甚高,能散淤血,舒筋接骨,解毒,蟹爪还有催产下胎之功能。 ?秋尽江南蟹正肥?。中秋以后,太湖螃蟹性腺成熟,正是赏菊食蟹的好时节,历来吃蟹有?九雌十雄?的习惯。这时的太湖螃蟹,油足肉紧,煮熟后雌的壳内呈桔红色的?蟹黄?,雄的壳内呈半透明乳白色的?蟹膏?。据清《清嘉录》描述:太湖地区有炸蟹习俗。?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贶,或宴客佐酒。有九雌十雄之曰,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蟹味上桌百味淡?,即指吃过蟹后再吃任何其它菜肴,便会觉得如同嚼蜡一般淡而无味。 吃太湖蟹既是品尝佳味,又是一种艺术享受,历代文人为之吟诗、著文、绘画甚多。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内食蟹吟诗的热闹情景:?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捣姜兴欲狂?,逼真地道出了吃蟹的最好季节和方法。

 7、镇湖刺绣

 镇湖刺绣,是指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生产的刺绣产品。镇湖是?苏绣?的发源 图1 镇湖刺绣地,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以精美的绣工、多变的针法和丰富的形象著称。镇湖刺绣不仅从创意、种类、针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作品在国际和中国国内的大型展示展览评比中,屡获殊荣。

 发展历史

 镇湖刺绣,起源于服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镇湖 图2 镇湖刺绣产品

 .刺绣历史上用来区分贵贱和等级,成为财富、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经历了民间绣、闺阁绣和宫廷绣三个历史发展过程。2005年,镇湖刺绣,成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织绣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和2000年,镇湖先后被江苏省和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

 镇湖经济的发展以刺绣、服装等第三产业为主。苏绣的绝大部分产自于镇湖 图3 苏州镇湖绣品一条街。

 镇湖2万多人口中,有近8000千名从事刺绣的绣娘。1998年镇湖建成了一条集生产、销售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绣品街,长约1700米,吸引了300多家刺绣经营户,使镇湖刺绣品形成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镇湖刺绣市场的发展。2005年,绣品街共接待刺绣旅游购物人数达到18.6万人次,其中许多是来自法国、英国、韩国、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参观团和短期学习班,刺绣已成为镇湖一张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名片。与此同时,镇湖已成为刺绣品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绣品经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截止2006年,镇湖刺绣从业人员达11000人,占镇湖全部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其中绣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从事刺绣品的销售、设计、装裱、镜框制作、运输以及面料和丝线供应等。2005年镇湖绣品全年销售额达到4.98亿元。镇湖刺绣在传承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艺术的理念、技巧,不断推陈出新,有的绣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镇湖刺绣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8、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又称:双凤肥羊大面)为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种之一,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个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特产名吃。

 双凤羊肉面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店家讲究选购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以阉割的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双凤羊肉面选择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不像猪、鸡、鸭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饲料,因此被誉为?绿色食品?。加之,在品尝双凤羊肉面的同时,还能欣赏、感受?羊文化?的独特内涵,故深受顾客青睐。

 9、新毛芋艿

 新毛芋艿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的特产。新毛香籽芋是著名地方品种,以其香味纯、质地糯、品质优的特色,深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国内市场的欢迎。

 新毛芋艿是太仓的传统农产品,经新毛区农户通过对本地品种改良、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毛?香籽芋是著名地方品种,以其香味纯、质地糯、品质优的特色,深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国内市场的欢迎。

 芋艿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中含淀粉17.5克,蛋白质2.2克,比一般蔬菜高,因而芋头既可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芋艿还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成分。祖国医学认为,芋艿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大、乳腺炎、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

 芋艿做法甚多,咸的甜的,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应该注意的是,芋艿是一种脾气固执的植物,他可是?油盐不进?,烹煮时,在还没有烧透前,切记不能调味,否则,不管加盐或加糖,都会使得芋头过早吸收了调味料,而不易酥软,甚至更坚硬。

 芋艿属根茎类,含糖分较多,表皮比较硬比较厚实 ,适合放在阴凉处保存,放进冰箱反而更容易坏或者发芽。最佳保存时间为:一周左右。

 10、镇湖苏绣

 特定品质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其中拥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产业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师。 2000年7月8日,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

《满井游记 》 “而”的解释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dī),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 (jiǎn)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 (jìng) ,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能不以游堕 (huī)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作者资料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于床,何若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湖广公安(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注释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枯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燕(yān):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指北京一带。

花朝节(zhāo):传统节日名,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也有说是二月初或二月十五日)。相传着一天为百花生日。

冻风时作(zuò):冷风不时的刮起来,作:兴起。

局促:拘束。

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和:暖和。

偕(xié):一同。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冰皮:河面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

乍:刚刚,开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波浪。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新开:刚制成。

匣(xiá):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

倩女之靧(huì):美丽的少女洗了脸。靧,洗脸。

髻(jì)鬟(huán)之始掠:刚刚梳好髻鬟。鬟,梳成的环形发髻。掠,这里指梳理头发。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 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浃(jiā):湿透。

曝(pù)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呷(xiā)浪之鳞:浮到水面吸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通“隳”,毁坏、耽误。

潇然:形容无拘无束潇洒的样子。

此官:当时作者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恶(wū)能:怎能。

纪:通“记”,记述。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注音

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飞沙走砾(lì)廿二日(niàn)(鹄(hú)

波色乍明(zhà)倩女(qiàn)靧面(huì) 髻鬟(jìhuán)

浅鬛(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浃(jiā)

呷(xiā)堕事(huī)恶能无纪(jì)

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所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厌恶

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特殊句式

1.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为……所……,被动语态。)

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倒装句,应为“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编辑本段]翻译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起风时就飞沙走石。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不行。每次迎着风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好像是刚刚从笼子里冲出去的天鹅一般。在这时河上的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浪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刚打开的镜匣,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样,鲜艳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女子,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徜徉,就只有我这种闲官。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己亥年的二月罢了而已。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于床,何若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戏浪的鱼,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以后虽又出仕,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

二、问题研讨

1.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一个孤独者的漫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句话看似为作者不经意之谈,是在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实则大有深意。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受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遗落世事,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中,感受自由的可贵。

2.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3.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在《满井游记》中这种写法也很突出。

4.比喻的妙用。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练习说明

一、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二、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比喻句的用法,体会其恰切生动的表达效果。

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三、

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助词“之”的用法,体会它在结构或语气上的作用,并作一些古今对比,加深印象。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丘之貉”。以上两种,也都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主要起结构作用。)

倩女之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种用法现在已不用。)

一、公安派(胡小伟)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公安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袁宗道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论文》)。他们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袁宏道《叙小修诗》),“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不但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亦会有所变化而趋于通俗,这是因为“性情之发,无所不吐,其势必互异而趋俚,趋于俚又变矣”(袁中道《花雪赋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们进而主张:“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冲破一切束缚创作的藩篱。

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江盈科《敝箧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

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枣竿》之类,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又赞扬《水浒传》比《史记》更为奇变,相形之下便觉得“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听朱生说水浒传》)。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